Logo

MBTI測試是什麼?16種MBTI類型以及它們的含意

SEO = 搜尋引擎最佳化,有關搜尋引擎內排名的方式。

MBTI是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常用來評估個人性格特質的心理測驗。它基於卡爾·榮格(Carl Jung)的心理學理論,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以及如何與他人關心。MBTI將個體性格分為四對二元種族,共16種可能的類型。

免費的MBTI測試 → 16PersonalitiesHumanMetricsTruityPersonality Hacker

這些測試都是基於自我報告的,所以測試結果可能受到你當時的情緒和心境的影響。它們可以提供一個有趣的起點,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但不應該被視為一個科學準確的評估。需要注意的是,MBTI 是一種心理測試,並且有一些批評和爭議。有些人認為它過於簡化了個體性格,而且測試的可靠性和效果度也受到質疑。因此,儘管MBTI 可以提供一個有趣的結果的框架來探索性格,但不應將其視為完全準確的科學工具。

MBTI在網路上結成火紅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一種有趣的方式來自我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性格。透過了解自己的MBTI類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偏好、優點和缺點。這可以幫助你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包括職業生涯、職業和個人成長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如果你有興趣更深入地瞭解MBTI,你也可以考慮諮詢專業心理學家或心理師,他們可以提供更詳細和可靠的評估,或是在網上找到許多免費的測試來確定你的MBTI類型。然後,你可以深入研究你的類型,看看它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啟示。但切記,MBTI只是性格的一個方面,也不應該成為你全面了解自己的唯一依據。

四對二元種族

  • 性格能量:簡單你的能量來自外在世界(外向)還是內在思考(內向)。
    Extraversion - E(外向)
    Introversion - I(內向)
  • 感知方式:最快速你接收訊息的方式,是基於具體事實和細節(感知)還是對抽象和未來的理念(直覺)。Sensing - S(感知)
    Intuition - N(直覺)
  • 判斷方式: 最簡單的決策方式,是基於邏輯和分析(思考)還是基於價值觀和情感(情感)。Thinking - T (思考)
    Feeling - F(情感)
  • 生活方式:簡化你組織生活的方式,是更偏向有計劃和格式化(判斷)還是更偏向自由和靈活(感知)。Judging - J(判斷)
    Perceiving - P(感知)

16種MBTI類型

  • ISTJ、檢查員、檢查員:具有實際和組織能力,偏向嚴謹和決策。
  • ISFJ、保護者:關心他人的需求,且有責任感。
  • INFJ、Counselor、倡導者:理想主義者,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洞察力。
  • INTJ、Mastermind、策劃者:具有策略思維和目標導向,偏向獨立思考。
  • ISTP、工匠:善於處理工程和技術議題,崇尚實務。
  • ISFP、Composer、作曲家:藝術家,重視個人價值和表達。
  • INFP、Healer、治療師:理想主義者,重視情感和創意。
  • INTP、Architect、建築師:思想家,追求知識和理解。
  • ESTP、Dynamo、能量源:冒險家,喜歡挑戰和實驗。
  • ESFP、表演者:社交能力手,嗜好娛樂和樂趣。
  • ENFP、Champion、冠軍:充滿活力,愛好創新並激勵他人。
  • ENTP、Inventor、發明家:創意思考者,熱愛思辯與探索。
  • ESTJ、Supervisor、主管:組織者,重視結構和決策。
  • ESFJ、Provider、供應者:關心社區,愛好人際互動。
  • ENFJ、Teacher、教師:熱心幫助他人,有領導能力。
  • ENTJ、Commander、指揮官:決策者,具備領導能力和目標導向。

個性測試不等於您真正想做的事,受試者會因為當下情緒、鄰近環境因素、現實與經歷,每次可能都有不同結果。

MBTI跟UX該不會有關?

其實按照包容性設計的範圍,心理狀態也是UX考量的新趨勢!

考量使用群體的「多樣性」、用戶的性格特徵,以便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例如,對於具有內傾性格(I)的用戶,設計師可以減少頁面上的信息量,並提供更簡潔的導航。對於具有外傾性格(E)的用戶,設計師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交互動功能。

性格I (內傾性格) : 更少的信息干擾、簡潔布局、適合清晰的UX用語
性格E (外傾性格) : 社交互動功能、適合外向的UX用語

有的互動效果不佳有可能是因為,對某些性格的人來說很麻煩(例如:底下留言看答案、填寫完整資料抽獎),如果加以測試過程讓大多數的使用者可以接受,實際上會更使用者友善。

性格S (感覺型) : 關注具體的事實、能夠快速了解,像是電商、新聞網站直觀的描述介面。
性格N (直覺型) : 關注抽象的概念,創意設計型的網站。

過去做設計,大多數的會考量用戶的外顯狀態、資訊條件、國籍、身分、性別認同、經濟、教育程度、職業...等,但也開始產生麻煩的情緒或塑造刻板印象,比如有些人不想公開性別認同、有的人沒有上大學的經驗...等,以此標準來推廣不同內容,如果是以性格來考量,找出大多數人都可以心理認同的方式,才不太會冒犯到使用者。

性格T (思考型) : 提供更強大的功能和更簡潔的界面。
性格F (情感型) : 提供更人性化的功能和更豐富的情感化設計。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工具,心理性格跟行為習慣不一定相同,人的情感既豐富又複雜。

性格J (判斷型) : 提供更清晰的結構和更明確的導航。
性格P (感知型) : 提供更靈活的結構和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設計師是哪一種性格的人,也有機率設計會偏向某種類型,感受上還是會因人而異。